Subscribe:

Ads 468x60px

Thursday, February 9, 2012

090212 文章(1) 《灯佑苏丹街》



年十四那晚,人潮擠得蘇丹街水泄不通。我坐在距離福音堂不遠的籃球場上,直到雙腳麻酸,仍看不見前方的書法家在紅布上揮毫的身影。然而,我嗅到墨汁的味道從空氣中飄來。在中國考古發掘出來的古籍上,上溯到西元前14世紀的骨器和石器,已經有發現墨跡;黝黑的墨跡,正是化不開的歷史痕跡。那天晚上,我透過空氣,呼吸到蘇丹街的百年歷史滄桑味。

沿途,不少金髮洋人圍觀一群接一群,站在街頭表演的,守護蘇丹街的人。他們也許不知道老街發生的故事,他們也或許不知道這條街的命運即將如何,他們甚至是剛巧路過而前來湊熱鬧的圍觀者,但,如果他們知道這些人是為了守護蘇丹街,他們會明白,我們在乎這條老街的命運,因為老街寫滿國家的歷史,也譜滿了人們的情感與記憶。

“年十四,燈佑蘇丹街”春節活動以福音堂作為活動的第一站,隨著馬來同胞敲擊著的馬來傳統樂器聲,我們從福音堂走到樂安酒店。短短的一程路,就看見不少歷史的足跡。

先是成立於1920年的人鏡慈善白話劇社,偌大的白色建築是吉隆坡歷史最悠久的文娛社團,劇社提供會員文娛活動,也曾舉辦過很多慈善演出以助籌款。比鄰的鄺福榮洋服店三代於落腳此,再過3年,就可以迎接在蘇丹街的100週年。這家老店在九十多年來一直以手工縫紉洋服,他們曾為第五任最早元首蘇丹阿都哈林慕阿詹沙以及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做洋服。

最後一站是樂安酒店。它從茶室開始經營,後來兩度擴建為旅社、酒店。從1938年經營至今,已在老街上屹立74年。此外,還有百代影社、走過83年風雨的玉壺軒等老店,都是為歷史發聲的古蹟。

途中遇見友人,他說,有些朋友為特地從香港飛回來,有的從吉蘭丹搭9小時的火車,就為了參與活動,翌日再趕回原地工作。他們並非吃撐沒事做,而是認為“要改變,是時候做些事情”,他們都明白,蘇丹街並非屬於單一民族,它是歸馬來西亞人所擁有的。

縱使有些行動無法帶來改變,但,依然要行動,因為守護歷史,我們責無旁貸。

——摘自李秀华《灯佑苏丹街》

(转贴星洲日评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